技术支持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支持 > PCB中的CAF现象分析

PCB中的CAF现象分析

  • 更新日期:2025-11-13      浏览次数:162
    • PCB中的CAF现象分析

      作为各种元器件的载体与电路信号传输的枢纽PCB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最为重要而关键的部分,其质量的好坏与可靠性水平决定了整机设备的质量与可靠性。但是由于成本以及技术的原因,PCB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失效问题。

      什么是CAF

      导电阳极丝测试(Conductive anodic filament test,简称CAF)是电化学迁移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。它与表面树状生长的区别:

      1.产生迁移的金属是铜,而不是铅或者锡;

      2.金属丝是从阳极往阴极生长的;

      3.金属丝是由金属盐组成,而不是中性的金属原子组成。

      焊盘中的铜金属是金属离子的主要来源,在阳极电化学生成,并沿着树脂和玻璃增强纤维之间界面移动。

      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的革新,PCB板上出现CAF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,究其原因,是因为现在电子设备上的PCB板上需要焊接的电子元件越来越多,这样也就造成了PCB板上的金属电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,这样就更加容易在两个金属电极之间产生CAF现象。

      CAF的形成过程

      1、常规FR4 P片是由玻璃丝编辑成玻璃布,然后涂环氧树脂半固化后制成;

      2、树脂与玻纤之间的附著力不足,或含浸时亲胶性不良,两者之间容易出现间隙;

      3、钻孔等机械加工过程中,由于切向拉力及纵向冲击力的作用对树脂的粘合力进一步破坏;

      4、距离较近的两孔若电势不同,则正极部分铜离子在电压驱动下逐渐向负极迁移。

      CAF的产生原因

      1.原料问题

      (1) 树脂身纯度不良,如杂质太多而招致附著力不佳 ;

      (2) 玻纤束之表面有问题,如耦合性不佳,亲胶性不良 ;

      (3) 树脂之硬化剂不良,容易吸水 ;

      (4) 胶片含浸中行进速度太快;常使得玻纤束中应有的胶量尚未全数充实填饱 造成气泡残存。
         2、流程工艺问题

      (1) 孔粗-钻孔太过粗糙,造成玻纤束被拉松或分离而出现间隙;

      (2) 除胶渣-PCB制程之PTH中的除胶渣过度,或沉铜浸入玻纤束发生灯芯效应,过度的灯芯加上孔与孔相距太近时,可能会使得其间板材的绝缘品质变差加速产生CAF效应。

      01 案例分析与问题描述

      A客户主板出货6个月后,出现无法开机现象。经电测发现某BGA下面两个VIA及其相连电路出现电压异常(5V减小为3V),有漏电流现象,不良率在5%~10%PCB表面覆盖蓝色阻焊油墨,两VIA孔(过孔)用蓝色油墨塞孔。

      02 可能原因分析

      PCB中的CAF现象分析

      03 测试验证

      01 表面线路观察

      PCB中的CAF现象分析

      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,问题VIA孔附近未发现明显污染物残留,背面相连电路表面未发现阻焊膜破损及残铜等异常现象。

      02 失效区域阻抗测试

      首先对失效电路进行绝缘阻抗测试(室温环境),阻抗为2.25E+7Ω。阻抗偏低(通常绝缘体阻值>1.0E+08Ω)。

      根据相关文献,CAF通常发生在PCB密线区或密孔区的铜材间。一旦该区域出现水气、电解质、偏压,与已存在的破坏绝缘之通道(指玻纤纱束或纱束与树脂之细缝),则会发生两导体间金属铜的迁移。上述CAF产生条件中,水气、电解质、偏压难以避免,“迁移的通道"则为管控重点。可通过玻纤布良好的胶体填充以及合理的钻孔参数得以避免。